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射頻消融(RFA)

首頁 > 尖端治療 > 熱之卷 > 射頻消融(RFA)

原理

  射頻消融是一項相當安全的微侵入治療方法,也是目前世上最廣泛使用的腫瘤消融技術,醫生在導引影像例如:超音波(ultrasound)、電腦斷層掃描(CT)、磁共振造影(MRI)等工具定位下,將極細的電極針準確插入腫瘤區域,治療時針頭會放出無線電射頻(radiofrequency)電波,電波經過的組織,會因離子激盪擾動而產熱,治療區內的溫度會開始上升,當區內溫度達到60℃以上,治療區內組織包含腫瘤便會被燒灼壞死,所以也俗稱電燒。

 
 

  由於產生溫度不是太高,對治療區外的鄰近組織如血管等危險性較低,而且也因為發展迅速,目前價格也較便宜,有些款式在特定條件下還有健保給付。對於三公分以下的腫瘤,RFA算是價廉物美的首選武器。

  近年來使用的新機型,多半內建有即時針尖溫度以及組織阻抗(impedance)監測功能,可嚴密監控組織溫度及燒灼狀態,除了可使傷害降到最低,同時隨著針尖溫度或組織阻抗來調整輸出功率,使消融效率能夠達到最佳化。

 

RFA優點

  R對於手術風險過高以致無法承受的癌症病患,RFA有可能可以經皮微創進行治療,不需進行傳統手術而達到效果相當的成績,同時RFA也能大幅降低手術出血、麻醉藥量、手術時間以及傷口疼痛和併發症風險等,術後一般也在一至三日可出院,非常適合那些得癌症還想要術後立刻回去上班的發神經工作狂參考愛用。

 

RFA 限制

  射頻消融所達到的治療溫度較低(60℃),所以如果鄰近低溫區如血液流動中的血管(37℃),則可能因熱量被低溫區帶走而影響療效,這是所謂熱沈效應(heat sink effect)。所以一般腫瘤在血管邊,或是在肺臟近氣管,腎臟近集尿系統,較少考慮傳統射頻治療。因為殘餘殘餘腫瘤復發的可能性較高。

 

  有些情形會造成病人術後併發症風險提高,例如大量腹水或肝機能嚴重異常,凝血機能異常的病患,容易出血或肝衰竭,曾經進行過膽道腸道吻合手術或是支架的病患,術後容易併發肝內感染,除非必要,一般也就不建議使用消融治療了。

 

  大部分的射頻器械使用時需要在身上貼上電導貼片,而有時由於治療時間太長或病患體質問題,電導片溫度會上升,偶而會有局部燙傷的可能性。

 

  到目前為止,在各國對 RFA是否對懷孕病患或胎兒會造成危險,所以並不建議在懷孕婦女身上使用,而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其它電子植入裝置之病患,目前我們也不確定對植入室儀器會不會有影響,一般也不在這類民眾身上進行RFA。

 

使用時機

  • 肝臟,腎臟,肺臟惡性腫瘤較常被使用,國外也有部分專家使用於甲狀腺或是乳房腫瘤治療。
  • 腫瘤數量原則上不影響,不過由於腫瘤數量會影響治療全程時間,所以一般不建議在腫瘤數目太多時使用。健保目前給付規範是建議三顆以下。
  • 腫瘤大小決定治療的成效,腫瘤越大,使用傳統射頻工具的效果就會越差,所以當腫瘤大於三公分,甚至五公分時,往往需要使用新型射頻工具或微波。現在常見新型射頻器械包括多刀頭射頻,雙極性射頻,食鹽水灌流射頻等,對於五到七公分大小的腫瘤的治療非常有用。
  • 音波體外導引消融是常見也最便利的治療方法,病患只需要經皮接受穿刺,定位迅速,無輻射暴露之虞,且術後疼痛輕微。如果腫瘤位置無法以超音波導引,則可考慮電腦斷層導引下進行腫瘤消融,治療時間會略長,花費也會略多。如果腫瘤部位或大小不適合經皮治療,則醫生可能建議內視鏡下治療,或合併其他外科手術時進行,術後會有手術傷口,以及較長的恢復期,但一般消融效果比經皮穿刺治療更佳。
  • 目前不建議使用於裝有心律調節器裝置的病患,凝血或肝臟功能不佳的病患,治療時危險性大,也建議審慎考慮。

gotop